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威胁,尤其对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,其生存率显著降低。
近日,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钟伟、庄莹教授团队在《Biomedical Reports》上发表的研究,深入探讨了循环肿瘤细胞(CTCs)及其亚型在乳腺癌预后中的关键作用。研究特别指出,间质型CTCs(MCTCs)和RPL15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,为疾病的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
CTCs:乳腺癌转移的“种子”
![]()
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CanPatrol® 技术结合多重RNA原位杂交方法,实现了对CTCs亚型的精准区分,包括上皮型(ECTCs)、间质型(MCTCs)和混合型(HCTCs)。研究发现,MCTCs和HCTCs高表达间质标志物(如Vimentin和Twist),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显著相关,这为乳腺癌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间质型CTCs:
预后不良的“预警信号”
![]()
-
-
-
-
- MCTCs数量>2个/5 mL血液的患者,其复发风险是低MCTCs患者的2.73倍。
- HCTCs数量>5个/5 mL血液的患者,复发风险则增加2.38倍。
-
-
进一步的Kaplan-Meier生存分析表明,高MCTCs或HCTCs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显著缩短(P<0.001),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早期预警复发转移的有力工具。
间质型CTCs是EMT过程的产物,具有更强的迁移和定植能力。它们能够突破血管内皮屏障,在远端组织形成微小转移灶,进而导致病情的恶化。因此,检测MCTCs和HCTCs不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乳腺癌的转移风险,还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以应对潜在的疾病进展。
RPL15基因:
乳腺癌的“促癌帮凶”
![]()
-
-
- RPL15阳性患者的复发风险是阴性患者的1.83倍。
-
- RPL15作为一种核糖体蛋白,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,其过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耐药性,加速肿瘤的进展。
-
RPL15基因的异常表达不仅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相关,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。这提示RPL15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,未来针对该基因的抑制剂研发有望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,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。
HER2和三阴性
乳腺癌:高危人群需警惕
![]()
-
-
- HER2阳性患者的PFS显著短于阴性患者(HR=2.76)。
-
-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MCTCs、HCTCs和RPL15表达水平更高,预后更差。
-
这些发现强调了对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密切监测的必要性。
针对这类高危患者群体,临床医生应考虑尽早进行CTCs亚型检测,以指导强化治疗方案的制定。通过精准检测CTCs亚型和RPL15基因表达水平,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策略,提高治疗效果,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
未来展望:
CTCs检测的临床应用
![]()
——研究团队负责人
关于CanPatrol®
可视化液体活检技术平台
![]()




